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思考的图片(跨越2021迎接2022图片(对城市边界与公共空间的反向思考))|当前热闻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4-18 20:51:33

1、记者|徐鲁青


(相关资料图)

2、编辑|黄阅

3、城市不仅要有宏大的叙事,更要以微小的粒度去考虑新鲜个体的感受。在数字表达日益崛起的时代,如何才能看清人的尺度?在虚拟与现实越来越模糊的时代,如何找到并重建邻里关系?在对人文城市的呼吁中,

4、我们期望什么?三联人文城市季以“跨界”为主题,试图关注数字化影响下更广阔的城市,试图用虚拟世界的数据描述真实城市的人文状况,帮助理解一个完整的人的需求。

5、在日前举行的人文城市的光谱论坛上,向标、何志森、温迪等八位来自建筑和人文领域的专业人士围绕“边界”进行了分享,思考了在数字技术与现实空间交融的当下,作为城市空间主体的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

6、这个城市充满了有形和无形的界限。我们如何打破它们,重建社区?人类学家向标在分享中指出,首先要看到这些界限和差异,现实的结构隐藏着无处不在的界限。“只有在半夜,没有人的地方,不平等才显现出来。

7、他以城市里随处可见的穿着制服的清洁工为例。制服看似突出专业性,其实更多的是划清界限,提醒清洁工不同的身份。人们常常对这种差异视而不见,有时还会改变对它们的态度。

8、向标还批评了当今社区建设中政府投入的网格化管理和商家发明的“最后”,使社区成为一个没有社会生活的安全舒适的空间。封闭形成的安全感把人与世界隔绝,无法与人形成更紧密的联系。

9、“中国有这么多保安站在非常普通的小区门口,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

10、针对这些观察,向标在论坛中提出了“初始”的概念,认为我们可以从这里打破界限。“初始”一词对应的是电商公司、平台、城管部门提出的“最终”一词,一个从上到下,从权力中心向下延伸到每个人、每家每户的定义。

11、“最初”正好相反。它不是着眼于权力或资本,而是从个体出发,敦促人们关注身边的“邻里”,与更大的世界联系起来。

12、比如认识电梯里的邻居,小区门口的保安,早点在店里上班的人.“‘最初’的意思不是让我们的生活更温暖,实际上是让生活变得有点不愉快。”向标说:“我不讲究‘初始’,吃外卖,出门打点滴,

13、上楼下楼坐电梯看手机,不管身边是谁。这样的生活才是最舒适高效的。"

14、与向标的视角不同,一直关注城市边界的建筑师何志森发现,边界除了阻隔之外,还蕴含着各种可能性,更有可能是关系、互动、连接密集诞生的地方。比如河边的码头,本来就是提醒人们不要靠近的边界设计。

15、老人们用它来下棋,边境发展成为人们聚会的地方;菜市场和地铁的围栏边界看似分隔了两个空间,但也规定了地铁乘客的固定行走路线,所以菜贩总是把蔬菜放在围栏下面,边界就变成了销售空间。大多数时候,

16、太空用户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权力让边界变得更有可能。

17、何志森还提到了他在厦门集美孙厝村的博士论文研究。起初,他希望督促有关部门拆除集美大学与孙厝村之间的围墙,方便附近村民享受学校资源,更不要说翻墙偷东西,贿赂保安,在给学生提供盒饭时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18、然而,他的提议遭到了附近居民的愤怒反对。大多数人的反应是“没有围栏我们怎么做生意”和“我们想要围栏而不是草地”。

19、原来围栏更像是小商贩的保护屏障,而不是建筑师简单理解的障碍。一旦围栏变成了明亮的绿地,周围居民的盒饭小生意就很容易暴露。如果要继续经营,就得办理营业执照,找正规店面,多交租金。

20、“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围墙对城市边缘人的积极意义,”何志森说。他在博士论文中提到了“增厚边界”的概念——“边界不是一条绝缘的细线,而是一种正要运动的‘状态’。

21、充满了联系,关系,延伸和无限的可能性。"

22、赛博化的虚拟现实更加提醒人们注意“在场”的不可替代性。从上世纪代起,成都人、历史学家王笛从微观史学的视角出发,将城市社会放到街头、茶馆等维度中观察。他认为,研究城市就一定要提到公共空间,

23、公共空间是人们能够公平地进入和分享的地方,承载着人们的公共生活、信息交流和感情联络。在纪初,茶馆在成都扮演着公共空间的角色,市民们可以在茶馆里发生互动和联结。

24、如今,王笛的兴趣从历史延伸至当下,他好奇虚拟空间将如何重塑我们的公共空间与生活,“现在我们面临的转折,

25、是实体空间(physical space)转变到虚拟空间(virtual space)后人与人如何交往的问题。”网络改变了信息传播和人际交流的形式,人的互动跨越了距离,交往不再需要面对面,

26、这固然会扩大交往的范围,但也产生了更多问题,最突出的一点是有效沟通的减少。

27、王笛指出,虚拟空间绝不能代替现实的公共空间,人需要面对面交流和接触,而每个城市的规划者和管理者都应该思考如何提供更友好的公共空间。王笛提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城市规划模式:一种来自柯布西耶,

28、即国家由上至下管理城市场所设计,展示出绝对现代主义的理念,比如交通的目的是为最高效地输送大量人口。而另一种是雅各布斯式的规划模式,与高效的观念相反,雅各布斯的理念相信,好的街道让人慢下来,

29、让行人愿意停留驻足、站在一起聊天,形成公共交往,且在走路范围之内就能实现日常生活里的各种需要。“我们在建造现代城市的时候应该有两种理念,但都要取决于同样一种目标,就是怎样让人们走出家门、进入公共空间,

30、参与公共生活。”王笛说。

31、项飙也观察到,在虚拟与现实边界日渐模糊的当下,社会产生了一系列悖论:人人都通过社交媒体建立了广泛联系,另一方面又感到孤立无援;线上空间假消息泛滥,

32、而很多年轻人在线上才最能展示真实的自己;年轻一代能够快速地知晓世界各地的信息,但又对世界情况的判断非常简单化,“我们的观点如此断裂,以至于不能形成沟通。”

33、项飙认为,这些现象与城市的功能性过剩,生态性不足相关。他解释道,今天的城市可以轻易地完成功能性的任务,比如外卖总是能快速地送到家门口,

34、然而和功能性相对的生态性却非常缺乏——“一只小鸟唱歌并不是它有什么东西要诉说,老鹰在天空上飞并不是要证明什么,老虎在地上跑也并不是有什么直接的目的,生态性是多样的东西走在一起,有的时候是相克,

35、更多的时候是相生,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他认为,没有生态性的城市如同网格信息分布的节点,事情可以办得非常有效率,但是不知道在彼此之间形成有机的社会意义上的关系。只有当城市具有生态性,

36、才能容纳不同的观点。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青年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