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从饮酒看元代社会及审美风尚_焦点日报

来源:古木之的草记    时间:2023-05-28 04:04:54

前言

饮酒是元朝多种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元朝各民族、各阶层美学风尚的融合和共生,以及雅俗之间的相互影响。


【资料图】

其兴盛与多元的白酒文化,显示了蒙古人与元人的融合与包容。

在这一巨大的宴客群体中,外来文人的宴饮,突显了元朝的世俗文化。

青花等瓷器的问世,与多民族的文化色彩融合在一起,雅中有俗,俗中见雅,体现了有元一代清新活泼、质朴开放、雅俗共赏的俗世审美风尚。

自魏晋以来,唐人、宋人和元人都喝得很痛快。

大元帝国,风和日丽,所有人都喜欢喝酒。

从城市到农村,或者大或者小,酒楼林立,可以说是“ 到处有酒旗,人间有烟火” 的一幅画卷。

从朝廷的赏赐,到百姓的婚礼和葬礼,从豪华的宴会,到简单的一日三餐,不管是分离,是欢笑,是悲伤,都离不开酒。

从蒙古的色目王公到平民百家,无论男女,无论年龄大小,都能闻到一股浓烈的酒味,他们嗜酒如命, “有酒可图千天醉,有酒却恨十年晚” 的卷首;其豪迈的酒力,有“ 以汉江为美酒,当饮酒却怕失了春天” 的巷六,与元朝融为一体的气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西两国的融合,胡越的统一,是蒙古和元朝最具特色的一种历史形态,体现了不同民族和阶层的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

酒是元朝多元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兼具了本朝的传统和异国的特色,也兼具了美学变化和高雅世俗的美感,丰富壮丽地展现了元朝的多元化和世俗化。

醉人的海洋:酒的民族特色和多样性

元朝饮食盛行,使制酒业兴盛起来,并改善了制酒业的技术。

按照不同的原材料,可将其分为乳酒、果酒、谷酒和多种调味品。

元朝的酒类既有丰富的品种,又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如: 蒙古人喝的是马奶酒,中亚人喝的是红酒,中原人喝的是米酒。

(一)马奶

蒙古人是在马上建立起来的,他们以毡布作衣服,以奶酪作食物,以马奶酒作为他们的生活习惯。

马奶酒,就是将新鲜的马奶 ,用木棒搅拌,再加上自然的乳酸菌与酵母的共同作用,酿造出来的,只有一点点的酒精,但是口感却很好,喝多了也不会醉,而且还蕴含着很多的营养,可以止渴、驱寒、强身健体,所以很受人们的欢迎。

马奶酒是蒙元宫廷宴饮、赏赐和祭祀活动中消耗较多的一种“国酒”,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体现了蒙古人对祖先文化的坚守。

其实,马奶酒不仅受到蒙古人的欢迎,也受到其它国家的喜欢。契丹族丞相耶律楚材道:“天马西来,酿玉浆。”

“皮囊倒,酒气扑鼻。 ”汉族官员许有壬赞道: “味道如露水融化,香疑成泉水,酒香四溢。”

刘彻的《洪州歌》 中有一句话:“ 久闻双井红茶好,最近更喜马苏奶酒好。”

未至洪都得佳肴,一首词真负九回肠。”

(二)酒类

在元朝,红酒的发展达到了最辉煌和最兴旺的阶段,其葡萄的栽培面积,地域的广阔,酿酒的数量都是史无前例的。

《饮膳正要》 中说: “美酒也分三六九等,分别是番薯、黑刺火、平阳等,味道都不如黑刺火,以田地为好。”

御用红酒大部分都是从哈刺火州运来的,有句话说得好: “终年在西域,最好的贡品,最好的果子,在蒙元皇宫的宴会上,红酒和马奶酒是最受欢迎的两种饮料,成为宴会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卷七十四: “深深的云五色,第一首法乐吹起了清风,“百府千千石,紫玉聚万瓮葡萄。 ”

除了皇宫,红酒还进入了普通民众的生活: “木门关闭,春天耕耘,禾稼成,一坛又一坛的葡萄。”

葡葡自汉代传入中国后,历经数千年,一直延续至元代,方兴未艾。

红酒的流行消费颜色,显示了蒙古人对异域文化的接纳与包容。

(三)谷类白酒

马奶酒和红酒,都是最受欢迎的两种酒,味道鲜美独特,却有部分人不喜爱此酒,特别是在中原和南部的农业区,以米酒为主。

正如 《新黄米美酒坛子里煮,鲜白青草鸡里煮,鲜香四溢》 中的谷物酒,在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中,陈酿出了一种浓郁而丰厚的酒类文化。

元朝的米酒,主要是以大米、小麦为主要材料,除了传统的酿酒方法外,还大量地使用了蒸馏方法,这使得米酒在朝廷和百姓中都有了很大的推广,而且,米酒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上,比如忽思慧所著的 《饮膳正要》 ,就提出米酒是一种 “辛香,大热,解毒” 的说法。

能祛除寒冷,与美酒同煮,得露水便可成为 “阿刺吉” 。

而私人酿酒作坊的大量制作与销售,更是让烧酒成为了名副其实的 “汗渍”。

(四)调剂用酒精

在元代,配制酒的品种很多,它的作用也很多,但是配制过程复杂,费时费力,所以更多的是被皇室和有闲阶级所享受到的,它的品种主要包括了花露酒、果酒、药酒、保健酒等。

花露酒既有花的香味,也有酒的香味,既好吃,又雅致,比如: “黄花酒入夕阳,余香犹在,举杯不胜黄花酒,只为南塘一片翠竹。”

梅花酒:“ 春暖花开,我愿与你共饮。”

《饮膳正要》 中记载,有茯苓酒、枸杞酒、地黄酒、龙骨酒、羊羔酒等,都是用来治疗疾病的。

大元因其强盛,国土辽阔,资源丰富,造就了一场醇香四溢的酒宴。

在这一杯又一杯的美酒中,不同种族、不同阶层、不同区域的隔阂、不同分歧和冲突,在某种程度上,都被化解了。

“一醉人间”:“方外饮酒”的世俗化

元朝不同的国家组成不同的阶层,他们的饮酒状态也各不相同,表现出不同的意趣与情绪:

王公之饮,历来豪奢,名酒云集,铺张浪费;文人饮酒,有诗心雅意,高雅之中有情怀,亦有惆怅;民间饮酒,凡人心中随便,在朴素之中,既有精致,又有粗糙;一杯酒在天,陶然在地,逍遥亦在地。

在这些现象中,外来文人的饮宴是最引人瞩目的,也是反映出元朝社会风气的“世俗化”。

元朝对佛教的态度很宽容,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虽然佛教和道教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也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道人和僧人都能喝酒,很多寺庙都有自己的酒水出售。

随着寺庙和道观的繁荣,也有了一批数量巨大的外来人口,这些外来人口要么被社会所排斥,要么被逼无奈,其中有不少人精通诗词歌赋,精通书画,精通医术,精通占卜。

他们大多是风流倜傥之辈,不把宗门规矩放在心上,与世俗为伍,与文人雅士饮酒作乐。

美国学者 鲁斯·本尼迪克特 在 《文化模式》 中对尼采所倡导的 “日神” 与 “酒神” 两种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诠释,并将其移植到了一个国家的个性特征上,将其划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国家是酒神类型,另一种国家是日神类型。

相对于西方浓郁的酒神与日之灵,中国文明的精神则是相对温和的,前者是动态的,后者是静态的,这与中国文明 “超脱” 的倾向不谋而合。

异域文人的喝酒,以超然物外之躯介入世俗,在现世中寻求随心所欲的快感,这既是世俗的倾向和一种依附,同时也是对世俗的一种背叛和颠覆,野逸乖张,背弃常理,在“生命普遍极限的泯灭中,寻求价值,突破另外一种体验的规则”。

由此得到了自我的真实和释放,心灵的自由和解放,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可以说是“酒神”的一种表现。

但总的来说,中华美术的主要精神是以日神精神为中心的 ,它以“中和”为中心,以“道”、“法”、“正”、“柔”、“刚”为一体。

酒汇聚了世界的精髓和生命的智慧,它扎根在人群之中,它可以是热闹的,温润的,也可以是洒脱的,在这绚烂的酒色中,它既有深刻的内涵,也有流行的优雅。

元人的中立、明朗、多元化、宽容,充分体现了“日神”的精神,也反映了中华人的公正和中和。

举杯:浅酌浅谈的文雅与世俗

一般人喜欢喝酒的社会风气,丰富的酒类,大量的喝酒人群,就一定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酒具。

清朝的袁枚曾经说过古人有言 :“美物胜于佳肴,斯语曰也。”

元人不但讲究葡萄酒的醇香可口,还讲究酒具的美感。

马奶酒一般都是用牛皮袋装的,密封好,耐磨,便于携带,有一句诗云:“野阔天下甘霖满,白翎飞下绿浪滔滔。

“胡奴酒醉倒,马遁甘甜。” 巷五,有一种简单粗暴的美感。

红酒一般都是用玻璃瓶装着,一是容易保存,二是可以将红酒的颜色展现出来,给人一种透明而又明亮的美。

而黄酒、烧酒等,除了贵族们用的是黄金、银等珍贵的酒器之外,还有一些瓷器,比如杯、 盏、碗、罐、壶、梅瓶、玉壶春瓶 等,这些瓷器,因为它们精致而优雅的外表,已经成为了平民百姓喝酒时的第一选择,也是最受欢迎的。

元代陆海贸易路线的完全开放,使我国陶瓷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景德镇逐步成为全国陶瓷工业的核心,涌现出许多新的瓷器,如卵白釉、青花釉、釉里红等。

瓷器的器皿相当的流行,并成为了葡萄酒器皿的典型。

与宋朝的精美器皿相比,元朝的器皿则显得庄严肃穆。

元朝的蛋白瓷器,不仅有别于隋朝已经趋于完善的蛋白瓷器,也有别于宋朝兴起的青白瓷器。

这瓷器的颜色比青白瓷更白,但并不像普通的白玉那样洁白,反而像是一只鸡蛋,白里微泛青,颜色类似于鸡蛋,所以被称为蛋白。

另外,这种釉料具有更高的粘性和乳浊失透的特点,它取代了上一代白瓷那种透明、像琉璃一样的感觉,呈现出一种类似于羊脂的柔软感觉。

与青花瓷相比,它的釉面更厚,更有一种厚重之感。

蛋白瓷在元代的盛行,不仅与元俗的“尚白”相关联,而且还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很大关系。

从发掘出的陶器来看,这些蛋白瓷器多用于饮食用具, “以盘,碗,壶,高脚杯子居多,而大型器皿很少见。”

蒙古色目人多以乳制品为主,蛋形瓷器的乳白色、厚重和独特的松软与乳制品相得,既能激发人的食欲,又很有审美价值,充分体现了中华食物的“色香味”的精华所在。

其中,最有年代特色,也是最有造诣的,自然是那些已经成型、精致的青花瓷酒器。青花瓷是指用钴酸钾作着色试剂,在瓷体表面绘制花纹,使其具有白色或蓝色的花纹。

相比于蛋白色,青花瓷更具有一种东方的民族特色,具有一种艺术象征意义。

鲜艳明亮的宝石蓝,优雅而宁静,与艳丽而炽热,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让人浮想联翩。

对于草原人而言,这是一种宁静的蓝天,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激与向往;而对于农业社会而言,则是一种朴素、宁静、持久的生活态度。

元青花是一种蓝色与白色的搭配,朴实无华,宁静中带着勃勃生机,古朴中带着浓浓的热情,将唐朝的热情与宋朝的清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高雅中带着世俗,世俗中带着一种高雅,这是有元时代的一种时尚。

元青花在陶瓷纹饰与构图这一美学领域中,呈现出了一种强烈的现世气息:其颜色艳丽,雕刻复杂,细腻而又逼真,充满了浓郁的生命气息, 从花瓣的顶端到中心,每一瓣都有着不同的颜色、层次、纹路。

这些都是不同的,它们突破了传统的图案绘画形式,呈现出一种很好的即兴发挥的效果,而其丰富的纹饰,也符合了人们对花团锦簇,喜庆吉祥的一般心态。

纹饰题材较前朝更为广泛,从动物、植物到人物和几何图形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并与各地多民族的人文色彩相结合,显示出一种整体协调的美感。

不可否认,与唐宋相比,元朝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有了更为世俗的趋势,而“雅俗”的“隐逸”在一个相对狭窄的空间里。

元青花中充斥着被文人雅士们喜爱的代表着气节洒脱的松、竹、梅、菊形象,这就有了一种融雅人俗的含义;在戏剧的人物形象中,大部分是古代的帝王,而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与戏曲一起,也起到了借古喻今、雅俗共赏的作用。

元代人主张“ 质朴而不粗糙,藻丽而不花” ,卷九即是一种雅俗共赏的美学思想。

明朝初期,曹昭曾指责元代 “有青、五色花者,多为粗俗之物” ,但他忽视了元代民间文化的交融。

元朝是中国文化从“雅”到“俗”的过渡时期,青花瓷是草原文化、农业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相结合的结果,它既有日常生活的气息,又有优雅的气质,是中西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结语

在元朝,雅俗文化处于比较保守的状态下,民间文学却像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起来。

酒体以阳尚刚为本,奔放的生活热情,与民俗中热情奔放的红尘文化相辅相成。

随着青花等瓷质酒具的问世,更是将国内外多种民族文化相结合,将俗世日用与风流雅致相结合,使得元代酒文化成为了多种文化的精华,并与之一起创造出了有元一代新清活泼、质朴开放的俗世审美风尚。

【参考文献】

1.张翥.蜕庵集[M].四部丛刊续编景明本.

2.仇远.山村遗稿[M].清钞本.

3.张昱.张光弼诗集[M].四部丛刊续编景明钞本.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青年医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20   联系邮箱:39 60 291 42@qq.com